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冰王子冰箱,以及小王子冰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冰王子冰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小王子冰柜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海尔冰箱冰王子冷冻室不制冷冷藏没事
你好!
这样的情况主要有3种原因:
1、冰箱的电磁阀不能正常的打开,造成其中一个室能正常制冷。
2、电脑板故障、使电磁阀不通电。
3、制冷系统泄露制冷剂,需要打压、找到漏点、把漏点补上、再抽空加注制冷剂即可。
建议你联系厂家售后部门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4006-999-999(海尔)
冰王子冰柜和英普达对比哪个质量好
冰王子是国产的冰柜品牌。该品牌的冰柜整体选用优质的不锈钢制成,具有良好的抗老化,稳定性优良的特点,同时制冷效果突出,散热性高,同时高效节能,品质有保证。
英普达这个品牌没有听说过,每个品牌的产品肯定都有优缺点,可以对比之后选择性价比高比较适合自己的那款
冰王子冰柜沈阳市有售后吗?
说到这个的话那么正常情况下在沈阳的话应该也是有时候的所以这一点的话是不用担心的一般
冰王子冰柜温度怎么调
主要看他的功率是多少!用电量(单位是度)=电器功率(单位是千瓦)×用电时间(单位是小时),注意把用电器的功率要换成千瓦(1瓦=0.001千瓦),把用电时间换成小时。
国产冰箱...怎么样?
引用:
当然是海尔咯!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19年来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产品从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海尔全球营业额实现806亿元。2003年,海尔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第一名。
2004年1月31日,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海尔唯一入选,排在第95位。排行榜上,可口可乐荣登榜首,麦当劳排名第二,诺基亚排名第三。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营销网点58800个。在国内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份额均达到30%左右;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10大连锁店。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海外工厂全线运营。
这就是今天的海尔,具备了全球性战略目光的中国企业。海尔的故事,就是一部中国企业商标创业史。
一、海尔识别标志的三次演变海尔集团的前身是1984年由两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合并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当时张瑞敏出任厂长。1985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出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为体现双方合作,产品商标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当时从冰箱装饰考虑,设计了象征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图形”(海尔兄弟),“琴岛——利勃海尔”和“海尔兄弟图形”成为企业第一代识别标志。这些识别标志经广告广泛宣传,使海尔商标初步深入人心,为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琴岛——利勃海尔”冰箱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优质产品的代名词。
随着产品的畅销,出口量的不断增力口,使用“琴岛——利勃海尔”商标这一识别标志的弊端开始显现:企业标志与合作方近似,不利拓展国际市场;商标“琴岛——利勃海尔”与企业名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不统一,不利于识别等等。到1991年企业名称确定改为“青岛琴岛海尔集团公司”,产品商标也同时改为“琴岛海尔”,实现企业名称与产品商标的统一,同时导入CIS理念,推出以“大海上冉冉升起的太阳”为设计理念的新标志,中英文组合标志”琴岛海尔”,”海尔蓝”为企业专用颜色,形成了集团C,的雏形。这是海尔的第二代识别标志。这些标志的推出强化了消费者对海尔企业和商标的认知,但是识别标志存在着不够凝练,工业感、科技感不强等弱点。
伴随着海尔企业的迅速发展,多元化、国际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原有的企业识别标志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步伐,迫切需要更为超前的企业识别标志和品牌定位。1993年,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产生了第三代海尔企业识别标志。企业名称改为“海尔集团”,英文“Haier'’成为主识别文字标志,集商标标志、企业字号于一体,传递信息更加简洁、稳重、大气和更具国际化。
为推广“Haier'’这一新的识别标志,海尔集团以使用中文“海尔”、海尔吉祥物图和“Haier海尔”组合设计为辅助推广手段,着手建立长期稳定的视觉符号形象,为企业国际化奠定了形象基础。
海尔的品牌名称从最初体现当时时代典型特征的琴岛一利勃海尔开始,到琴岛一海尔,再到已拥有显著国际化特征、简洁有力的名称海尔,这一品牌名称的变化,折射出张瑞敏和海尔企业对品牌的认识和学习的不断深化。
二、品牌定位与产品个性从建厂的1984年至1991年,海尔用了长达7年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只做冰箱这一个产品。以海尔当时的声誉,扩大规模生产再多的产品也有市场,但是海尔的原则是,不具备扩产的质量保证体系,宁愿限产也要保证质量。为了塑造品牌,眼前利益要让位于长远利益。所以7年间海尔只做到了30万台的规模,但是把海尔做成了中国的第一冰箱名牌。
在确立了海尔在家电产品中的名牌地位后,海尔开始创新。1992年后,海尔筹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家电工业园,将产品种类扩大为电冰柜、洗衣机、空调器、小家电等九类产品,并向制药等领域拓展。这么庞大的产品家族,没有完整、系统的品牌定位战略,将会导致市场的混乱,不利于品牌的成长。
为此,海尔进行了精心的规划,首先将集团品牌划分为三个层次:企业品牌(产品总商标)、行销品牌(产品行销商标)、产品品牌(产品类别名称)。
为了塑造家电晶牌的长远考虑,各类别家电产品要统一使用“Haier海尔”总商标,即上述的产品总商标。
结合各产品的特点,确定产品主题词,以这一主题词为重心,根据品种、型号,扩充演绎出一系列行销商标,即产品品牌和行销品牌。例如冰箱的“王子”系列就分为“小王子”、“小小王子”、“大王子”、“双王子”、“冰王子”、“雪王子”,在洗衣机产品使用“神童”系列商标等等,与总商标同时在产品上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Haier海尔”总商标的名牌效应,降低了晶牌扩张的传播成本,同时也避免了晶牌连带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新商标的宣传推广都是既艰巨又投入巨大的工作,在广告策划中,以已在市场中得到认可的“海尔”商标统领所有产品,在连贯、一致的晶牌形象下层示产品的独特个性,不但会大大降低传播成本,而且对集团总商标的商誉也是不断的积累。经过多年的市场传播,海尔建立起了国际化大集团的企业形象。
三、“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早期海尔,有一个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广为人知。 1985年的一天,张瑞敏在检查库存产品时,发现76台冰箱有质量缺陷。当时中国工业体系中有一种分级的惯例,即把产品分为一、二、三等甚至等外品,只要产品能用,就可以卖出去。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质量差点总比没有好。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一个工人两年的积蓄,对一个亏损147万元、步履维艰的小厂来说,这76台冰箱的价值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当时,许多职工希望将这些冰箱便宜些卖给职工,但张瑞敏毅然决定:将这些冰箱全部砸烂。
面对眼含热泪砸烂自己亲手制造的冰箱的职工,张瑞敏对他们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砸冰箱带来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这一基于创名牌理念的质量意识。海尔砸冰箱由此成为中国企业注重质量的一个最典型的事件,并因此成为无数媒体、书刊、高等院校典型案例的重点解读材料,通过这一事件的传播,海尔注重企业管理、注重产品质量的形象被极大地树立起来,海尔品牌形象得到确立。好的产品只是名牌的一个方面。人们最常看到与海尔商标相关联的是一句口号“真诚到永远”。这是海尔的企业理念。
张瑞敏善于从不足中发现机会。海尔的洗衣机以结实耐用著称,以致于山东一些农民用它来清洗刚从地里刨出来的红薯。但他们抱怨说,洗衣机的排水管太细,常常被红薯带来的土堵塞。张瑞敏得知后马上组织生产了一种大排水管可用来洗红薯的洗衣机,结果产品在那一带十分畅销。
1995年3月,青岛一位老太太买了一台海尔空调器,她雇了一辆出租车运回家。不料到家门口,在她上楼唤人搬空调器时,司机开车带着货物跑了。老太太几手气得病倒。张瑞敏在当地报纸上看到这条消息后,马上给空调器公司经理打电话,叫他们处理好此事。空调公司当即决定:免费赠送一台空调器给受害的老太太,第二天就派人送货上门并免费安装好。
从这件事中海尔看到了自己在服务上的不足,迅速推出了新的服务标准——“无搬动”国际星级服务:今后凡购买海尔空调器的用户,交完货款后就万事大吉,由海尔负责免费送货、安装、上门维修、上门咨询。在这之前,服务的概念在中国还停留在维修的层次。消费者开始体验“上帝”的感觉。
此后的十年,海尔的星级服务经过十次升级,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周到。消费者买回了海尔产品,也就买回了海尔的优质服务。它摈弃了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方式,让消费者随时都能得到海尔的优质售后服务。张瑞敏认为,品牌是植根用户心中的丰碑。真诚的服务,赢得了消费者对海尔的信任和喜爱。
四、国际化的品牌海尔
在上海举行的2004年“哈佛亚洲商业年会”上,上百名专家学者以及500余名来自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就亚洲发展进程中的问题发表演说和参与研讨。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作为中国本土企业的本土领导人应邀发表演讲。
张瑞敏指出:中国企业应该把走出去变成三部曲——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靠什么走出去?必须要有和别人差异化的优势。这个差异化就是能够在当地树立起信誉,或者具体地说把这个信誉体现在名牌上。
怎么样走进去,成为当地的一个企业?仅仅进入到当地设立工厂还不够,还必须进入到当地大流通当中去。最重要的,走进去还必须走到用户心里去,得到用户认同。
走出去、走进去,最后的目的必须是走上去,也就是说在当地完全被认同,成为当地的一个名牌。
美国哈佛大学学生戴维·维尔森说:“他(张瑞敏)很清楚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清楚海外市场是什么样子,以及他们公司的产品应当如何应对。”
1999年,海尔集团在北美的第一个家电生产基地——海尔美国工业园破土动工。项目首期投资3000万美元,年产冰箱20万台。当时国内很多人认为风险太大,原因是美国人工成本是国内的10倍以上。张瑞敏这样看风险:到美国设厂的风险是海尔创造世界名牌过程当中的风险,是海尔寻求发展机会当中的风险,绕过这个风险,就可以成功。但是不到美国设厂,就永远没有机会成为世界名牌。
为了实现世界名牌的梦想,海尔开始了惊险的飞跃。很快,海尔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在美国,它的设计中心在洛杉矶和硅谷——利用那里的集密智力超前设计满足美国人需要的产品;它的生产中心在土地、劳动力相对低廉的南卡州,而其销售中心则在最繁华的大都市纽约。现在,海尔产品已经进入全美一些大连锁店,海尔200升以下的冰箱市场分额达到35%,甚至还在美国联邦政府采购中夺标。在美国扎根后,海尔开始进军当地人力、资本市场。海尔在美国工厂的老总、销售经理都是美国人。
到目前,海尔产品已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60%以上产品销往欧美发达国家。海尔在全球有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营销网点58000多个,其中在国外拥有22个制造基地。
随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推进,海尔与国际著名企业之间也从竞争向多边竞合关系发展,2002年1月8日禾口2月20日分别与日本三洋公司和台湾声宝集团建立竞合关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发展。
2002年3月4日,海尔在美国纽约中城百老汇购买原格林尼治银行大厦这座标志性建筑作为北美的总部,此举标志着海尔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又上升到新的阶段,说明海尔已经在美国树立起本土化的名牌形象。2003年8月20日,海尔霓虹灯广告在日本东京银座四丁目这一黄金地段点亮,这是中国企业第一个在东京银座竖起的广告牌,也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影响力上升的标志。
海尔在海外美誉日渐扩大: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公司销量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五,按品牌销量统计,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晶牌。2003年1月,英国《金融时报》发布了2002年全球最受尊敬企业名单,海尔雄居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第一名。1999年12月了日,英国《金融时报》评出“全球30位最受尊重的企业家”,张瑞敏荣居第26位。2003年8月美国《财富》杂志分别选出“美国及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在“美国以外全球25位最杰出商界领袖”中,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排在第19位。
海尔的故事证明了真正优秀的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还有竞争力:证明了中国人能行,“中国造”在国际上能够打响,证明了中国企业能够创造出世界名牌。
张瑞敏自称最大最成功的经验是以变制变,变中求胜;最深刻的教训是永远兢兢业业,永远如履薄冰;最大的遗憾是很多别人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我们做成了,但也有很多我们想做的事却无法做成。但是我们相信,有了成功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张瑞敏和海尔能把遗憾变为成功的快乐。
关于冰王子冰箱和小王子冰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冰王子冰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小王子冰柜、冰王子冰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